海昏侯墓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還有字跡清晰的《齊論語》
2025-11-10 16:48: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漢代區域文化學術研討會8日在南昌舉行,會上專家公布了海昏簡牘的最新修復進展。其中,海昏侯墓中出土《詩經》相關簡牘約1200枚,并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
海昏侯墓主是漢武帝之孫劉賀。該墓共出土各類文物一萬余件(套),這些文物系統展現了西漢時期的禮制規范、工藝水平與生活方式。在紙張發明之前,竹簡、木片是古人最主要的書寫載體,海昏侯墓中共出土竹簡木牘5000余枚。
湖北省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表示,海昏侯墓出土的簡牘文物有著糟朽、殘缺、飽水、斷裂等胎體病害,還有殘缺、模糊、變形等簡牘字跡病害,修復難度較大,但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簡牘保護工作,預計2026年將全面完成。

2024年11月27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室內,文物修復師正在清洗竹簡。 劉思偉 攝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表示,海昏侯墓中出土《詩經》相關簡牘約1200枚,簡上有“詩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證明海昏簡《詩經》是全本《詩經》,這是秦漢時期全本《詩經》的首次發現。
在數千枚簡牘中,有500余枚《論語》竹簡,其中便有失傳的《齊論語》。楊軍在作報告時表示,海昏侯墓出土的《齊論語》保存較好,字跡清晰。同時簡頭平整,文前留白,簡尾處略有殘損,但未見文字痕跡。此簡為墨寫隸書,文字端正工整,疊字重復書寫,不使用重文符號,文意較為完整。
楊軍稱,除《論語》《詩經》外,海昏簡還有《禮記》《春秋》《孝經》等,是漢武帝獨尊儒術、廣收篇籍的重要體現。此外,還有《易》類文獻,約200枚,海昏簡中的《易占》是占卜類文獻,前所未見。
楊軍透露,雖然海昏簡牘沒有完全修復完畢,但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批新修復好的簡牘與觀眾見面,其中將包含《論語》的相關簡牘。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海昏侯墓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還有字跡清晰的《齊論語》
- 十五運會開幕式上智能機器人敲響千年青銅樂器
- 《大河長歌》全國巡演啟幕 非遺音樂劇唱響黃河文化
- 美!進博舞臺上的文化交響
- 進博八年,山東攢下的不只是訂單
- 古典與現代岳麓書院的雙重典范意義
- 海昏侯墓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還有字跡清晰的《齊論語》
- 尼山青年說 | 常檣:書院教育 從知識技能到君子道德的范式轉換
- 尼山青年說 | 李陽:從歷史書院到現代文化綜合體:濟南書院的發展變遷與學術價值
- 尼山青年說 | 王盛宇:古代書院功能與文化價值探微
- 尼山青年說 | 何昭旭:從“在野”氣質出發:書院的復興思考
- 尼山青年說 | 馬萍萍:書院活化利用 挖掘傳統學術富礦與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