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1957年10月生,1982年7月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4年12月于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年3月至今在深圳大學任教?,F任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主要著作:《熊十力》(專著)為“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梁漱溟評傳》(專著,合作)為“中國大師叢書”之一;《當代新儒家》(編著);《儒家思想與現代化》(編著)等。曾發表論文數十篇。
近代以來的哲學,都是在科學理性的大背景下建構起來的。而蒙培元先生的學說,學界一般將之歸結為“情感儒學”,或者再延伸一點稱之為“情感哲學”,以“情感”作為主題詞來歸納他的思想或表達其學說的主旨,特色非常鮮明。 [詳細]
“理”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范疇,也是一種文化轉型的標志性概念。在先秦時代,諸子學派都不大講“理”,儒、墨、名、法、道、陰陽各家的思想里面,“理”并不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到了中古以后,尤其是宋代理學興起之后,理學家對“理”本質內涵的論述,... [詳細]
現在講“情感儒學”,我們可以回到80年代初,那個時候中國哲學的研究剛剛恢復元氣。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有一個最早的、聲勢比較大的、影響也比較深遠的學術思潮,就是對哲學范疇的研究。當時對范疇問題的關注,就是他們這一批學者,可以說是他們的一個學術主打產品。 [詳細]
什么是經典?在今天這樣一個思想開放、文化多元、信息爆炸的時代,可能人言人殊。基于不同的衡量標準,人們對經典的認可性和圈定方式是有差別的;學科之間的差異,造成了人們對不同文本之重要性和依存度在認知上的滹隙;個人閱讀的偏好,也影響著人們在面對不同的典籍時所產生... [詳細]
宋明之前是一個講道、求道的時代,道是中國哲學的核心范疇,宋明之后,理取代了道的地位,成為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核心范疇。 [詳細]
景海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1957年10月生,1982年7月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4年12月于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年3月至今在深圳大學任教?,F任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詳細]
隨著儒學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興趣,儒學形態的多樣性和理解的復雜性也日益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是從經典描述來定位,還是著眼于現實生活中活的形式? [詳細]
在引介和傳播詮釋學的過程中, 也引發了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聯想性反思, 中國經典解釋傳統中的豐厚資源能否得到開發和利用? 如何把西方的詮釋學和具有現代性的中國思想表達結合起來 [詳細]
“圓教”與“圓善”無疑是牟宗三哲學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牟復雜而深邃的宏大思想系統的最終指向和最后歸宿。對于這樣關鍵的中心思想之分析,可以從全系統撐開了來看,循著原 [詳細]
我這里所謂的“多元化處境”可作三層分疏:一是指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儒學所可能擁有的聲音,二是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大潮中,儒學所應擔當的角色,三是儒學自身在當代發展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多元化取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