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偷偷學藝到非遺大師,濟南“守藝人”的糖人人生
2025-10-23 11:18:35 來源:新黃河 作者:王錚
一塊柔軟的麥芽糖,經(jīng)她的一番操作,頃刻間變成了惟妙惟肖的小動物。年近五旬的曾慶玉,吹糖人20余年,曾因偷偷學藝,被父親燙平指紋;曾在大明湖擺攤,一天賣出數(shù)百個糖人;也曾因為工作,忍痛放棄心愛的糖人制作技藝。現(xiàn)如今,她憑著一腔熱愛,成為濟南市唯一一名糖塑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

不到10秒吹出一只公雞糖人
15日上午,新黃河記者在山東省實驗幼兒園見到了曾慶玉,她現(xiàn)在是兩所幼兒園的客座教師,專門教小朋友們吹糖人,做糖畫。一走進美術室,就有一股淡淡的香甜氣味不停往鼻子里鉆。在一張桌子上,擺放著熬制麥芽糖的鐵鍋,在電磁爐的加熱下,一縷縷夾雜著“甜味”的水汽緩緩飄出。這口看似普通的鐵鍋,是她找人專門定制的,鍋內有4個格子,分別熬著原色、金黃、綠色和紅色麥芽糖。“現(xiàn)在的孩子喜歡顏色鮮艷的糖人,我就在糖里加了食用色素,然后放在不同的格子里。”她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說話間,曾慶玉不時用筷子在鍋內攪拌,晶瑩剔透的麥芽糖隨之翻滾。只見她取出一團糖,用手彈斷糖絲后,迅速放在一塊金屬板上壓扁,隨后又拉伸成長條,放在食指上做出窩窩頭的形狀,收口后拉出一根長長的細管。她用嘴對著細管有節(jié)奏地吹氣,配合雙手不停地揉捏糖塊,不到10秒,一只公雞的輪廓就出現(xiàn)在眼前。在用竹簽固定,并剪斷吹氣的細管后,一個糖人作品就算完成了。
“糖人要想做得好,吹捏要協(xié)調。”曾慶玉說出了吹糖人的訣竅,吹氣的時候要和手部動作配合好,不然容易吹爆或吹不起來,達不到想要的造型,而且只能向外吹氣,不能用嘴吸氣。同時,吹糖人速度要快,不然糖涼了之后,就吹不動了,特別是冬天,糖涼得快,更要抓緊吹好。在取糖、拉伸、打窩、收口、拉管、吹捏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中,吹捏是最難的,她用了一兩年的時間,才熟練掌握。

因偷偷學習吹糖人被父親燙平指紋
吹糖人,可以說是曾慶玉的祖?zhèn)魇炙嚕剿@已經(jīng)是第三代了。在她小時候,父親只有農(nóng)忙和過年的時候在家,其余時間都會騎上自行車,從老家濟寧到泰山腳下賣糖人。每當父親帶回一沓沓花花綠綠的紙幣和嘩啦啦作響的硬幣時,她心里就非常羨慕,“原來吹糖人可以掙這么多錢啊。” 尤其是看到一塊糖能吹出小動物的造型后,強烈的好奇心便涌上心頭,想著學習吹糖人。
“我父親不想讓孩子學吹糖人,因為他覺得吹糖人的工作不體面。”不過,父親的想法絲毫沒有澆滅曾慶玉吹糖人的熱情,8歲那年,她瞞著父親,偷偷練習吹糖人。
直到有一次,父親發(fā)現(xiàn)曾慶玉吹糖人后,一狠心,就把她的右手食指按到了滾燙的麥芽糖內,劇烈的疼痛感讓她的眼淚瞬間流下來。“不準哭。”父親在一旁大聲呵斥,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曾慶玉斷了吹糖人的念頭。不過,年幼的她性格倔強,盡管食指的指紋都被燙沒了, 還是堅持練習吹糖人。由于她是家中老小,父親的管教不像對哥哥姐姐那樣嚴厲,久而久之,也就逐漸接受了她吹糖人的事實,并開始教她如何把糖人吹得更好。
麥芽糖是吹糖人必備的原材料,在那個沒有成品麥芽糖的年代,就需要用麥芽和地瓜制作。“小麥發(fā)芽到兩三指高的時候,就要摘下洗凈搗碎,然后放入碾成泥的煮熟地瓜中,趁熱用被子包裹一晚,第二天就會析出糖水。”她對麥芽糖的制作過程如數(shù)家珍,用紗布把渣滓篩出來后,再熬三四個小時,直到拉出糖后手指能彈斷的程度,火候就正好了。

希望孩子們能記住老手藝的溫度
曾慶玉初中畢業(yè)后,就外出打工了,吹糖人也告一段落,這一斷就是10多年。直到2008年,吹糖人被國家列為非遺技藝,她才重燃熱情。第二年,大明湖西南門便出現(xiàn)了她的身影。“我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到大明湖去賣糖人,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最多的時候能賣千把塊錢,平時也能賣五六百塊錢。”她說道,忙起來的時候,一天就吃一頓飯。后來,她不僅吹糖人,還賣糖畫,特別是小孩,非常喜歡。
糖人招人喜歡,但制作的過程卻有點“疼”。剛剛出鍋的麥芽糖,溫度非常高,不等涼了就要吹捏,特別燙手。今年春節(jié)期間,曾慶玉到大明湖參加市集活動,十來天的時間,手指就被燙掉3層皮,即便戴著塑膠手套,也無濟于事。
在傳承中,曾慶玉也對糖人做了創(chuàng)新,不再局限于十二生肖動物,而是增加了更多的造型,比如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還有葫蘆、辣椒、蘋果等蔬菜水果,加起來有二三十種。“這些造型中,龍是最難吹的,需要用氣均勻,把握好力道。在大明湖擺攤的前兩年,我都不敢吹龍。”她不好意思地說,除了龍之外,猴子也不好吹,只能借助剪刀造型。
從2019年開始,曾慶玉開始到幼兒園教吹糖人和糖畫。“相比于之前的購買糖人成品,現(xiàn)在的孩子們更喜歡體驗吹糖人和做糖畫的過程。”她告訴記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多吃糖,所以她就把賣糖人,改成了讓大家體驗制作過程,增添了更多樂趣和互動性。因為吹的時候會燙手,所以她負責捏,孩子們負責吹氣,像一些簡單的動物,孩子們完全可以吹出來。
如今,曾慶玉依然每天與糖為伴,在指尖與糖絲的交纏中,延續(xù)著這份甜蜜的技藝。她說,糖人會一直吹下去,只要還有人愿意看、愿意學,就會一直教,“糖是甜的,手藝是活的,我想讓更多孩子嘗到這份甜,也記住這份老手藝的溫度。”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主旨演講 | 禮法與秩序:多維視野下的荀學新探
- 2025禮法與秩序——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蘭陵開幕
- 泰山與重陽的文化情緣
- 泰山石刻里的登高密碼 登高望遠 以“石”為鑒
- 第四屆儒商大會今起在濟南舉辦 聚焦新質生產(chǎn)力、新型招商方式和儒商新群體
- 為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fā)力——從“十五五”規(guī)劃建議看奮力開創(chuàng)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新局面
- 主旨演講 | 禮法與秩序:多維視野下的荀學新探
- 主旨演講 | 禮法與秩序:多維視野下的荀學新探
- 2025禮法與秩序——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蘭陵開幕
- 2025禮法與秩序——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蘭陵開幕
- 2025禮法與秩序——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蘭陵開幕
- 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研討在濟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