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與重陽的文化情緣
2025-10-29 09:31:33 來源:大眾新聞
深秋的泰山愈顯沉雄,壯麗山色與巍峨巖壁交疊成趣。近日,以“我們的節日·重陽”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在泰安展開,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泰山與重陽節之間綿延千年的文化情緣。
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數不勝數的石刻與碑銘凸顯著厚重的文化記憶,其中就保留有關于重陽的珍貴印記。“徐端朝、孫?、王仲康伏覽,元符庚辰(1100年)重陽日”“董元康政和甲午(1114年)重九日攜家來游”等北宋時期的提及,證實了重陽登岱早在千年之前就已成為文人雅士的歲時傳統。這些石刻穿越時空,訴說著古人在秋高氣爽的重陽時節登臨泰山的盛況。
石刻之外,文人們還會以詩篇來傳頌這一傳統節日。明代孟洋的“泰岳風高不可當,登臨況復是重陽”道出了重陽登岱的豪邁氣概,“高秋逢九日,蕭爽滌塵襟”則抒發了登高望遠的豁達心境。“自來九日登臨客,誰復凌虛賦岱宗”更是點明了重陽登岱的文化傳承。《登泰山頂時重九后一日》一詩中“呼吸應知帝座通,振衣千仞試雄風”尤為精彩,將登臨絕頂的體驗與重陽的意境完美融合。
相較于文人雅士的詩酒唱和,泰山腳下王母池的九月九廟會,則展現了更為質樸熱烈的民間情懷。在道教文化中主掌長生的西王母,與重陽祈壽的主題天然契合,每年九月初九方圓百里的鄉民扶老攜幼而來,在裊裊香煙中寄托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愿。這個延續數百年的民俗活動,構成了泰山重陽文化鮮活的面貌。它不像文人集會那樣上升為文字記載,卻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著百姓對生命的禮贊、對親情的珍視。
泰山文化中重如泰山、國泰民安的宏大敘事,與重陽節蘊含的尊老敬老等家庭倫理在精神層面深度相通。登高望遠,既是對個人身心的提升,也是對家國命運的關懷;敬老祈福,既是對長者的尊重,也是對生命傳承的敬畏。這種精神共鳴,讓泰山的重陽文化超越了時空限制。
(劉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
(大眾新聞記者 董方舟 整理)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泰山與重陽的文化情緣
- 泰山石刻里的登高密碼 登高望遠 以“石”為鑒
- 第四屆儒商大會今起在濟南舉辦 聚焦新質生產力、新型招商方式和儒商新群體
- 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從“十五五”規劃建議看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 架文化交流之橋,通心靈契合之路
- 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更好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標識
- 泰山與重陽的文化情緣
- 泰山石刻里的登高密碼 登高望遠 以“石”為鑒
- 第四屆儒商大會今起在濟南舉辦 聚焦新質生產力、新型招商方式和儒商新群體
- 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從“十五五”規劃建議看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架文化交流之橋,通心靈契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