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時代生命力
2025-11-16 14:23:13 來源:光明網 作者:鐘智威 潘春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文化發展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深厚的民族情懷和寬廣的戰略視野,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大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中華傳統廉潔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制定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推動廉潔文化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推動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成功密碼,是厚植新時代廉潔文化沃土、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深刻認識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廉潔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自先秦以來,廉潔開始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要求。中華文明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期、不同維度中誕生出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瑰寶,內容涵蓋個人情操、政治品格、社會風尚等多個方面,形成對于廉潔從政與廉潔治世的美好追求。廉潔文化作為在中華文明千年發展史中積蓄、凝結、傳承而得來的文化寶藏,早已內化為中國人民日用而不自覺的文化基因。
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也明確指出,挖掘歷史文獻、文化經典、文物古跡中的廉潔思想,整理古圣先賢、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根據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階段要求,對中華傳統廉潔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有為堅守與有效繼承,讓廉潔基因得以代代相傳。
充分挖掘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內容資源
中華傳統廉潔文化根植于中國大地,產生于中華民族的日常實踐,包含了廉潔為人、廉潔從政、廉潔治世的良好道德追求,塑造出獨具中國話語特色的廉潔元素與廉潔表征。通過對這一系列傳統廉潔文化內容進行系統整合,從中萃取古老文明的廉潔精華,可以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培育提供豐富的內容資源。
以“持廉守正”塑造個人清廉形象。個體清廉是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實踐展開的邏輯起點,涌現出眾多的清廉典范,樹立起不朽的廉潔豐碑。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十分注重個人清廉形象的塑造,將個人清廉品格視為無價之寶,其中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視崇儉戒奢為立身根本,有“公生明,廉生威”將公正清廉為做官要求,有“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來深刻揭示廉行之必要,形成諸如包拯、海瑞、于謙等清廉楷模為典范感召,總結出剛正不阿、克己奉公、防微杜漸等個人清廉精神內核,以個人廉潔自守的德行塑造引導社會大眾見賢思廉、自覺踐廉。這些體現個人廉潔的理念和價值追求,為新時代涵養個人廉潔品行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把“廉為政本”視為政治清廉根本。中國歷史上積累的清廉治國智慧,是中華政治文明的重要遺產。回顧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實踐歷程,其從思想育“廉”、制度構“廉”、實踐用“廉”、文化潤“廉”的四個維度展開,例如《晏子春秋》以“廉者,政之本也”提煉出“廉政”的重要內涵,《周禮》中提出了“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和廉辨”的廉政具體概念,以“廉堂”一詞代指朝廷來象征執政者對于公正廉潔政治環境的追求等,顯示出以具體化、可行化、生活化方式進行廉潔政治塑造。這一系列廉潔政治概念所具有的進步意義,都值得當下廉潔文化建設予以借鑒和參考。
用“崇德尚廉”凝結社會廉潔認同。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在多層次、立體化的價值傳導與制度實踐中,將“廉”視為理想社會的應然形態。從曲阜孔府中以“戒貪圖”形象塑廉,到《愛蓮說》中以“蓮”符號托物喻廉,再到《孔子家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中以家訓微言警廉,中華傳統廉潔文化側重從小、從細微處傳遞“廉”的概念,與此同時,中華傳統廉潔文化還注重制度約束與道德教化同步進行,通過監察巡視體系構建、考核選任機制完善、嚴厲懲處貪官污吏等方式,將廉潔理念貫穿于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促使著崇廉尚德的良好社會風氣孕育形成。對于新時代建設廉潔社會的要求而言,中華傳統廉潔文化中的這些思想和理念,同樣能夠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發揮重要作用。
廉潔文化傳播的路徑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督促領導干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現代轉型,是將提煉出的優秀文化之“質”,結合于當代社會發展之“形”,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過程。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營造良好風尚,可通過聚焦文化傳播力、吸引力、感召力等方面的提升,結合宣傳方式、展示方案、表現途徑等方向上的擴展,將傳統廉潔文化提供的豐厚資源更好服務于當今社會發展。
提升廉潔文化內容數字供給能力。《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數智時代的探索與發展,為文化應用與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現代轉型,可瞄準構建對應化、精細化、長效化的文化應用與傳播方向,借助微博、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在新技術加持下,通過廉潔文物的三維建模、廉潔典籍的數字收納、廉潔話語的生動演繹等形式,善用網上思想道德教育分眾化、精準化等實施機制,促使廉潔文化浸潤人心、培根鑄魂的作用更好發揮。
依靠廉潔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品牌。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創新發展,不僅限于內容層面的理念擴充,更在于文化空間的創生演進。以不同地域獨具風格的傳統廉潔文化資源為基礎,通過塑造廉潔“金招牌”等形式,以極具特色的廉潔形象LOGO、圖文并茂的廉潔宣傳手冊、寓廉于樂的廉潔歌舞劇目、廉潔教育基地等,通過場景化敘事、沉浸式傳播的方式實現“倡廉于無形、潤物于無聲”的傳播效果,將廉潔文化的育人功效更好發揮出來。
構建廉潔文化傳播聯動矩陣體系。中華傳統廉潔文化的豐厚內容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資源基礎,要將這一資源推薦出去、傳播開來。各級宣傳部門可以統籌廉潔文化傳播資源與傳播矩陣建立,通過在公眾聚集場所投放“清廉公益廣告”、借助公共交通工具打造“廉潔主題專線專列”、利用公共文化設施布置“清廉文化教育主題展”等途徑,以大眾看得見、聽得清、有感悟的方式講好廉潔故事、發好廉潔之音。同時,還應注重構建廉潔文化傳播效果反饋評估體系,開展常態化廉潔文化檢查督導,及時評估公眾對廉潔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程度,將“持廉守正”的傳統廉潔文化精華更好地體現并應用到新時代發展中。
【作者鐘智威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潘春玲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研究”(23LLDJB073)的研究成果。】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