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山東|深耕文化沃土 書寫儒韻華章
2025-11-06 16:23:56 來源:大眾新聞

洙泗弦歌,聲震古今;運河舟楫,川流不息。在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濟寧,深厚的歷史文脈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時代光彩。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期間專程到濟寧曲阜調研,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為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文明交流互鑒指引了前進方向。
近年來,濟寧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決扛牢文化使命,充分發揮文化底蘊厚重、資源豐富優勢,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兩創”),以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重大文化活動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交出了一份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精彩答卷。
高位謀劃,構建“兩創”新機制
文化傳承發展,需舉旗定向、體系推進。濟寧市堅持“兩個結合”根本要求,將文化“兩創”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高規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指揮長”的文化“兩創”指揮部,繪制重點任務“作戰圖”,出臺打造“兩創”先行示范區的政策文件,設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專項財政資金,統籌謀劃全市文化“兩創”工作,在全省率先掛牌成立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構建起上下貫通、協同聯動的“四梁八柱”。
聚焦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等重點區域,持續投入,建成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近200億元。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提質擴面”的路徑,全市累計建成300個特色鮮明的“兩創”示范點,魯源新村、尼山鹿鳴等成為可感可知的鮮活樣本,文化“兩創”的實踐熱潮在孔孟大地澎湃涌動。
深挖闡釋,提升儒學傳承發展話語權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首先要“研”得透。濟寧市緊扣“四個講清楚”要求,大力實施儒學研究闡發“登峰”計劃。
聚力搭建高端研究平臺,依托本地高校和研究機構,與16所高校共建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選聘23位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尼山學者,組建12個儒學研究高端學術團隊,提升《走進孔子》等期刊品質,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研究基地等建設,夯實了研究根基。連續成功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世界儒學大會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學術活動,搭建起文明對話的廣闊舞臺。
通過實施“兩創”研究工程,結出累累碩果,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百余項,發表論文1300余篇,出版160余部代表性著作,其中《儒典》被中央黨校、國家版本館、國家圖書館等重點單位館藏收錄,儒學研究的“濟寧聲音”愈發響亮。
融入生活,綻放時代芳華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時代、服務人民。濟寧市著力寫好普及教育文章,讓儒家文化精髓飛入尋常百姓家。打造“習語潤儒鄉”基層宣講品牌,“儒學講堂”經驗走向全國,并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在全省率先推行新禮儀改革,精心打造“敬師禮”等現代禮儀品牌,讓“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煥發新光彩。培育一批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特色學校,建成200所全國國學經典聯盟校、4所“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202所“孔子學堂”。
將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嵌入教育體系,打造“新六藝”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品牌,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教研跟進、專家指導,學校主體、家校合作”的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機制。
擦亮“為政以德”干部政德教育品牌,建成全國首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培訓學員超12萬人。深入挖掘“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文化時代價值,探索建立“和為貴”調解室模式,將文化智慧轉化為治理效能,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2024年以來,各級受理矛盾糾紛事項依規受理率99.88%,按時辦結率97.5%,大量矛盾糾紛順利化解在基層。
轉化利用,賦能發展新篇
豐富的文化資源是濟寧市發展的獨特優勢。濟寧市高位謀劃,編制大運河(濟寧段)文物保護導則,建立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協調機制,文物普查經驗在全國推廣。大力推進“文物活化”行動,爭取文物保護資金全省領先,魯國故城、大運河南旺樞紐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穩步推進,以濟寧市為核心區域的“斯文在茲”山東儒家文物主題游徑入選2024年度全國優秀文物主題游徑,“守正創新·匠心傳承構建文物建筑系統性保護新范式”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24年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
實施文藝高峰攀登工程,《北京時間》《圣水河的月亮》《歲月》《小花》等一批優秀作品榮獲“文華獎”、“群星獎”、“金菊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等獎項。紀錄片《武梁祠》《微山湖》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國產紀錄片選集”。山東梆子《闖關赴任》獲202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立項,長篇報告文學《大湖西》在《中國作家》頭題刊發,古箏曲《月白風清》、長篇小說《堅守》入選省扶持項目。集結國內報告文學名家,推出文化“兩創”成果《尼山之光—文化“兩創”的濟寧答卷》。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微山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造明故城、尼山夜游、蓼河夜游等新場景,精心設計東方圣地拜謁之旅、運河訪古生態之旅等九大精品旅游線路。前三季度,濟寧市預計接待國內游客7953.7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63.4億元,同比增長11.5%。文化產業蓬勃發展,2025年上半年,濟寧市文化產業增加值142.03億元、全省第4,占生產總值比重4.7%、全省第3;累計培育規上文化企業381家、居全省第3位,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94.6億元、居全省第4位,連續兩屆被評為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文化“軟實力”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交流互鑒,展現中國氣派
濟寧市自覺擔當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孔子故事的文化使命。強化數字賦能,打造濟寧視界數字文化體驗、魯運河元宇宙數字文旅項目等沉浸式體驗項目,推動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魯源奇妙游等提檔升級,智慧旅游新業態備受青睞。高標準承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第四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等國際盛會,文明交流的“尼山名片”愈發閃亮。
構建全媒體傳播矩陣,打造“掌上濟寧”客戶端、“更濟寧”客戶端等多個新媒體傳播平臺,建設“這里是濟寧”融媒傳播項目,開設“總編看‘兩創’”專欄,推出《金聲玉振》融媒體欄目。積極拓展國際傳播渠道,開展“五友”外宣交流活動,建設“中華文化之角·尼山書屋”,推出多語種視聽產品1400余部,讓“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的美譽度、影響力享譽全球。
潮涌新時代,風正好揚帆。濟寧市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持續深化文化“兩創”實踐,努力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賦能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為文化強國、文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濟寧力量。
【編輯:解放】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