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加快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
2025-11-06 14:41:22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耿俊茂 張佳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當前,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加快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仍面臨多重現實挑戰。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為我們破解話語體系形成中的難題提供了獨特的政治優勢,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建設的根本支撐。
發揮理論引領優勢,掌握主導權
話語的生命力源于理論的創新力。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在加快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話語體系中,憑借深厚的理論底蘊和卓越的創新能力,牢牢掌握主導權,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闡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規律,提出中國特色民族理論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系統解答了新時代民族工作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問題,解決了話語以何為魂、以何為向的關鍵問題,形成了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這種植根于中國歷史與現實的理論建構,徹底擺脫了對西方話語的路徑依賴,彰顯了鮮明的理論主體性。
話語的說服力源于對歷史邏輯的科學闡釋。立足中國國情,我們黨以“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為核心,即“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系統構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歷史敘事。通過整合考古發現與文獻史料,建立以中華民族主體史為核心的自主史料體系,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轉化為理論支撐,使話語兼具學理與歷史厚度,以科學邏輯打破西方話語壟斷,為中華民族話語的傳播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這一歷史敘事深刻回答了中華民族從哪里來、向哪里去的時代之問,夯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發揮制度整合優勢,形成協同合力
話語體系建設需要跨部門、跨區域、跨群體的系統協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提供了整合資源、凝聚合力的路徑,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格局。在政策制度層面,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文化交流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涵蓋了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各個領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話語傳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例如,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推動民族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現代化,增強了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文化教育方面,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力度,推動民族教育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既懂本民族文化又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復合型人才,為加快形成話語體系提供人才支撐。
協同是制度效能轉化為話語合力的關鍵樞紐。在實踐層面,統戰等部門牽頭統籌,教育部門將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宣傳部門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學術機構推進理論體系建設,形成政策引導、教育浸潤、輿論傳播、學術支撐的四維協同格局。這種協同效應在體系建設中尤為顯著:各地依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程,將共同體話語與基層治理實踐相結合;通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把抽象的理論話語轉化為可感知的制度實踐,使制度運行過程成為話語傳播過程,制度效能轉化為話語影響力。
發揮組織動員優勢,實現上下貫通
話語的生命力在于落地生根,黨的強大組織動員能力為實現話語從頂層到基層的貫通提供了關鍵支撐。遍布城鄉、覆蓋各民族的組織體系,確保頂層設計的話語理念精準抵達各族群眾。基層黨組織通過黨員聯戶、雙語宣講等特色載體,將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等話語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有煙火氣息的大實話。這種“理論話語—實踐話語—生活話語”的轉化鏈條,從根本上解決了理論與群眾認知脫節問題。
組織動員優勢也體現在對社會力量的整合上。通過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將話語傳播融入青年交流、婦女發展、職工培訓、民生改善等工作,把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個認同”轉化為具體實踐;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民族文化建設與民族交流,形成全民參與格局,將話語構建從書齋研究轉化為全民參與的生動實踐。
發揮文化鑄魂優勢,厚植深層根基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應梳理共享文化符號,以文化人。比如,從長城、大運河等文化遺產提煉共同守護的話語,從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強化共同慶祝的認同,從《格薩爾王》《江格爾》等史詩挖掘共同創造的內涵。在內蒙古,“馬背上的文化課堂”將草原文化與中華文化主干緊密相連;在廣西,“三月三”歌圩讓民族特色文化成為共同體話語的鮮活載體。這些實踐既尊重文化多樣性,又強化中華文化整體性認同,讓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再是抽象的政治術語,而是融入血脈的文化認同、扎根心田的情感歸屬,在互鑒交融中鞏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格局。
文化鑄魂作為厚植共同體話語認同的深層根基,其優勢不僅在于增強共同體話語的文化底蘊,也在于推動其走向世界。打造歡樂春節、文化中國等對外傳播品牌,用歌舞、影視、展覽等形式講述共同體故事。在共建“一帶一路”中,通過文化交流,展現多元一體的中國智慧,讓共同體話語成為對話的重要選項。這種內外貫通的文化話語建設,夯實了國內認同基礎,提升了國際話語的闡釋力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