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刊》征稿啟事
2025-11-06 17:30:38 來源:孔子研究院
征稿啟事
《孔子學刊》是孔子研究院主辦的學術刊物。孔子研究院地處孔子故里曲阜,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研究孔子思想與儒學的專門機構,致力于建成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高地。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孔子研究院,發出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多年來,孔子研究院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儒學研究領域持續深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重大項目,編纂出版了《二十世紀儒學研究大系》等多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叢書。
《孔子學刊》于2010年創刊,采用以書代刊形式,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截止2021年共出版12輯,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2022-2025年,因客觀原因暫停出刊。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孔子研究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出臺多項舉措推動其學術建設,助力孔子研究院扛牢“國家院”的使命與職責。為進一步發揮孔子研究院的在儒學研究的獨特作用與影響力,加快學術建設成果的呈現與轉化,自 2026 年起,《孔子學刊》將恢復出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兩輯。我們誠摯邀請海內外學人惠賜稿件,共同為儒學研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力量。具體要求如下:
1、本刊用稿秉承學術至上原則,不論資歷、職稱、國別,以稿件質量為唯一標準,優稿優酬,既歡迎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長篇巨作,也歡迎具有真知灼見的短篇。
2、本刊致力于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方針為指導方針,要求來稿選題圍繞本刊欄目設置,內容有獨到見解,論證扎實、邏輯清晰、語言流暢、注釋規范,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3、本刊常設欄目有:孔子研究、儒家思想、經學文獻、文廟書院、禮樂文化、學術史論、儒學兩創、海外儒學、文明互鑒、學術爭鳴、學術隨札等。其中學術爭鳴,歡迎就學術熱點問題、爭議問題進行討論爭鳴;海外儒學,歡迎以海外儒學為研究對象的專題論文,或海外學者用中文撰寫的稿件,或國內學者翻譯的海外優秀稿件(須取得版權);學術隨札,歡迎具有真知灼見的短篇學術札記。
4、凡向本刊所投稿件,應為原創作品且系首次公開發表,且不存在任何剽竊行為,并同意授予本刊該論文紙質版與數字版的發行、匯編權以及網絡信息傳播權,在見刊之前須與本刊簽訂《作者承諾授權書》。所付稿酬已包含上述使用方式的費用,不再另行支付。
5、本刊審稿時間為三個月,若投稿三個月后仍無回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6、本刊地址與聯系方式:
地址:山東省曲阜市大成路7號孔子研究院《孔子學刊》編輯部
郵編:273100
郵箱: kzxk2010@163.com
電話: 0537-4498072
《孔子學刊》撰稿規范
1、文章以word文檔撰寫,采用規范簡體字書寫,正文為小四號宋體字,1.5倍行距。
2、文章應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等部分。
3、文章注釋采用腳注形式,每頁重新編號,首次引用請參考以下格式:
(1)專著
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7頁。
(2)古籍
王畿:《斗山會語》,見《王龍溪先生全集》卷二,清道光二年重刻本,第5a葉。
常用古籍,如《論語》《史記》等,如不涉及異文問題,可采用隨文標注的形式,如《論語·學而》、《史記·孔子世家》等。
(3)期刊論文
洪修平:《論儒學的人文精神及其現代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4)集刊、論文集論文
吳根友:《作為方法的“子學”及其對當代哲學創新的啟示》,《清華國學》第四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第13頁。
(5)學位論文
周春健:《元代四書學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53頁。
再次引用時,可省去出版信息。
4、成段的獨立引文,首行縮進二字符,左側整體再縮進二字符,字體用仿宋體,前后各空一行。
5、來稿請附以下信息:作者簡介(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方式(通訊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基金項目信息等。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