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續奮斗中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2025-11-05 17:11:40 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劉笑乙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重要原則、主要目標、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部署,深刻把握《建議》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歷史主動,在接續奮斗中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在關鍵歷史節點為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擘畫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在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發出了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的豪邁宣言。
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動員、總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重點研究“十五五”規劃問題并提出建議,正是對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的細化落實。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體現了我們黨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謀劃。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突破,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嚴峻挑戰,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人口結構變化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提出新課題。全會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歷史方位,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大原則,為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凝聚全國共識、匯聚奮進力量的行動號令。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全會深刻把握“十五五”時期基本定位和階段性要求,及時回應社會各界對國家發展的關切期盼,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明確了方向和路徑,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要通過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激發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磅礴力量。
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目標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目標,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未來我國發展大勢,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制定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制定和實施了一個個五年規劃(計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按照我們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四五”時期是第一個五年,“十五五”時期則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十四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如今,“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十五五”時期,就是要在“十四五”基礎上乘勢而上、接續奮斗,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目標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設定發展目標,對制定和實施好五年規劃至關重要。”《建議》明確了七方面主要目標,形成了系統完備的目標體系。“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這七方面主要目標相互銜接、協同發力,既立足當下破解發展難題,又著眼長遠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有機統一。
以歷史主動精神接續奮斗,不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要切實把全會各項要求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不斷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
強化政治引領,筑牢思想根基。要把學習全會精神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深入領會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確保黨中央戰略部署不折不扣落實。要始終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選拔任用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強化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提升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
堅持系統思維,提升落實效能。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推動各領域政策協同、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共進,破解條塊分割難題。要把握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自覺把本地工作放到全國大局中謀劃,對照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制定本地“十五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實現協同發展。要突出重點,把握好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圍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集中發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提升。要精準施策,把握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使各項舉措符合發展實際,確保規劃藍圖精準落地。
激發全社會積極性,凝聚強大合力。落實好全會精神,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各級黨組織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各方,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政府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轉變職能、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供給與服務保障。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對接規劃部署,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等方面主動擔當。社會組織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行業自律、公益服務等方面積極作為。廣大群眾要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推進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多種渠道參與規劃實施,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形成推動落實的良好氛圍。
增強能力本領,夯實作風保障。黨員干部是推進事業發展的骨干,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專業知識,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錘煉過硬政治能力和現代化建設本領,以優良作風干事創業。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提升善謀善為能力,強化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研究問題,在履職盡責中破解發展難題,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