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潤學宮 淄水話傳承——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淄博專題研修活動綜述
2025-10-27 17:30:05
10月20-26日,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在淄博舉行專題研修活動,來自10所共建院校的24名專項研究生相聚于齊國故都臨淄,同學們以“沉浸式觸摸歷史、深層次學術思辨”為脈絡,在臨淄這片沉淀著八百年齊風古韻的土地上,開啟了一場融合實地探訪、名師授課、研討交流的文化研修之旅。
學術領航:專題講座中的齊文化解碼
為助力專項研究生們深入理解齊文化內涵,本次研修特別邀請多位知名學者圍繞專題授課,為同學們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其中,山東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王志民、山東大學教授鄭杰文、山東理工大學教授鞏曰國、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王光福、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白奚,分別聚焦齊文化、先秦諸子文化、管子文化、聊齋文化、稷下學等專題,深入解析其思想內涵與當代價值,為專項研究生搭建起探索傳統文化的學術橋梁。





在此次專題研修活動中,名師專家的引領貫穿了同學們深化文化認知與學術成長的全過程,讓理論知識與學術方法在師生間實現了深度傳授。

來自南開大學的博士生王昕宇分享道:“聆聽王志民教授《齊文化的歷史地位與文化貢獻》專題講座后,我對‘文本需扎根實物,文獻應回歸考古’有了深刻的學術共鳴。帶著這份啟迪,我走進齊文化博物館,讓文獻中的文字與考古實物碰撞,在沉浸式參觀中完成了一次從理論到實踐的學術思考。”
同樣從專題講座中獲得深刻啟發的,還有來自山東大學的碩士生孟祥博。他表示:鄭(杰文)教授強調,理解先秦諸子的思想分化,不僅要看到他們在學理上的差異,更要回到各自所依托的地理環境、社會形態與政治現實中加以把握。通過這樣的文化比較視角,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儒、道、墨等思想傳統的生成邏輯及其相互影響。這一講座使我深刻認識到,中國思想史的多元格局正是由不同地域文明與社會經驗的交織所塑造的,也為我今后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可以說,名師專家既是傳統文化深度解碼的“向導”,更是學術研究方法傳承的“標桿”。這些專題講座成功搭建起從“認知傳統” 到“深耕學術”的橋梁,為專項研究生們的學術成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研修訪古:齊地遺蹤里的思想回響
研修期間,專項研究生們循著齊文化的歷史脈絡,先后走進齊文化博物館、稷下學宮遺址、管仲紀念館與蒲松齡紀念館等歷史文化場所,在觸摸文物遺存、駐足歷史遺址的過程中,沉浸式感受齊文化跨越千年的魅力與底蘊,留下了諸多深刻感悟。


來自山東大學的博士生焦碧輝,結合自身學術研究方向,分享了遺址探訪帶來的精神觸動與學術啟發,他說:“來到荀子曾擔任‘祭酒’的稷下學宮所在地的淄博,能夠親眼觀看稷下學宮遺址的廢墟,在廢墟中深深體驗時間的‘崇高’所帶來的情感震撼,這正是美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姜太公的故事也激勵我從他的人生傳奇中找到奮進的力量?!?/p>




來自中央黨校的博士生馬云佳也分享了現場教學帶來的思想轉變:“在管仲紀念館、稷下學宮遺址的現場教學,讓紙上的‘政德’‘倫理’突然有了煙火氣。比如《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今天站在管仲紀念館里,才真正懂這‘四維’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春秋時期齊國‘尊王攘夷’中,用倫理凝聚民心、用德政穩定秩序的實踐智慧?!?/p>
除現場教學外,晚間的交流研討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思想碰撞。來自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同學們打破學術壁壘與地域隔閡,在觀點交鋒中拓寬學術研究邊界,在同輩共鳴中凝聚文化傳承共識。


來自山東大學的博士生楊曉慧說:“同學們從歷史學、考古學、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不同專業背景出發,就齊文化的現代價值、稷下學宮的學術組織模式啟示、管子管理思想的應用、蒲松齡作品的文學史意義等話題展開了熱烈探討。這些討論深化了我們對齊文化多維度的理解,也激發了跨學科研究的靈感。”
正是這樣的熱烈交流與討論讓專題研修從“個體學習”升華為“集體共創”,成為推動學術成長與文化傳承的關鍵紐帶。
知行合一:文化傳承下的使命擔當
研修期間,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明確提出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指明了方向。而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正是踐行這一使命的重要載體。

2020年11月,教育部與山東省創新設立全國首個新型聯合研究生院——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該學院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6所全國知名院校,以“共建共享”的模式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自2021年招生以來,5年間累計培養學子2553人,其中博士生1322人,碩士生1231人。目前,已有209名畢業生投身文化傳承事業,成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生力軍。
此次淄博專題研修,正是聯合研究生院“理論+實踐”培養模式的生動實踐。通過觀摩體驗、現場教學、專題講座、交流研討、論文撰寫等多元形式,使專項研究生們既能夠在課堂上汲取學術養分,又可以在歷史現場感悟思想力量,從而深刻體會齊文化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未來,聯合研究生院將繼續以“研” 基、以“行”為要,為培養更多“懂傳統、有創新、敢擔當”的文化人才而不懈努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耀眼的光芒。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