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人。198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留校任教至今。長期致力于中國哲學尤期是儒家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F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研究所所長、儒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在不同場合引用“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理念。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就... [詳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薪火相傳,代代相守,前提是可傳、能傳,可守、能守。何謂可傳、可守?關鍵是其能否落實為“人倫日用”。 [詳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薪火相傳,代代相守,前提是可傳、能傳,可守、能守。何謂可傳、可守?關鍵是其能否落實為“人倫日用”。 [詳細]
從農家子弟到一名哲學系的普通學生,從言必稱康德的西方哲學迷霧中走進孔孟先圣的中國哲學世界,從專業的中國哲學、現代新儒學研究到大眾儒學、鄉村儒學的推廣,顏炳罡,一直謙恭而謹慎、默默行進著。 [詳細]
鄉村是儒家文化的根,儒學是鄉村文化的魂。儒學自創始起,就沒有離開過鄉土,鄉村廣闊而深厚的文化沃土是儒學的原鄉,是儒學持續生長的力量源泉。 [詳細]
家風如國風。如果說孔子的“仁”與“禮”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里的刺青,那顏氏崇德好學、剛健進取、堅毅不屈、寧折不彎的品性則成為顏氏家族薪火相傳2500多年不變的家風。 [詳細]
體驗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來講,尤其切題,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體驗。體驗是生活的示范,也是走向生活的開始。傳統文化教育,是什么樣的教育呢?我個人認為傳統文化教育是人格養成教育。 [詳細]
2017年4月8日至9日,“經典誦讀二十年反思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尼山圣源書院召開。本次研討會以“反思與展望:經典誦讀二十年”為主題,會議分為開幕式與學術會講以及分組討論。在“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學術會講現場,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顏炳罡談了自己辦經典誦讀活動... [詳細]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哲以其堅韌不屈的品格和洞悟宇宙人生真諦的睿智,創造了足以與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鼎足而三的文化系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