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結合”中不斷深化理論創新
2025-10-22 09:11:34 來源:新湖南 作者:鄭飛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以下簡稱“第五卷”)是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深刻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深化理論創新取得的重大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
第五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系列標識性概念、原理性成果的系統闡釋,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緊密聚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一中心任務,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當今世界煥發出生機活力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深入研讀第五卷,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系統地掌握第四卷出版以來黨的創新理論的新發展,更加深刻地感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
“兩個結合”是第五卷最具原創性的標識性概念、最富創新性的原理性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為我們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更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第五卷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充分彰顯了“兩個結合”的原創性理論貢獻。比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兩個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任務進行了系統闡釋。再比如,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揭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闡述“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明了其中蘊含的科學的理論邏輯、深厚的歷史邏輯和鮮明的實踐邏輯。深入研讀第五卷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機理,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內在邏輯
在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深刻理解為什么能夠“結合”。只有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第二個結合”的前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的。
深刻理解怎么樣實現“結合”?!敖Y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馬克思主義以先進思想理論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暗诙€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深刻理解“結合”的重大意義。一是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二是打開了創新空間?!敖Y合”本身是創新,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暗诙€結合”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三是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新時代,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性最有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文化主體性最有力的體現。
深化對理論創新規律的認識
在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強調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
從“第一個結合”到“第二個結合”,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體現了我們黨對理論創新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暗谝粋€結合”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中國具體實際,離不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最突出的實際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毛澤東同志在提出“第一個結合”的時候,就提出“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在革命與戰爭的時代主題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第一個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第一個結合”不斷深化,產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兩個結合”的新突破,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從“第一個結合”到“第二個結合”,普遍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抽象規定性上升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揭示了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標志著黨的理論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實現了新的升華。
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深化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來自何時、來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認識,都可以作為豐富和發展自己的養分。”如果僅僅滿足于“第一個結合”,不實現“第二個結合”,就無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發展馬克思主義,背離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從歷史經驗看,恪守教條、墨守成規只會阻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只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才能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鮮明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指明了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正是在堅持“兩個結合”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豐富發展、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科學解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展現出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研究闡釋就要深入一步。深入學習第五卷,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深化理論創新的科學指南。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青年拔尖人才)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科圣”之光,萬里同照
- 科學把握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內在邏輯
- 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 聚焦儒醫融合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討會在山東東阿舉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孔子學堂同步揭牌
-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2025年度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濟寧(汶上)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舉辦
- 深刻認識五年規劃彰顯的制度優勢
- “科圣”之光,萬里同照
- 科學把握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內在邏輯
- 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 在“兩個結合”中不斷深化理論創新
- 聚焦儒醫融合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討會在山東東阿舉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孔子學堂同步揭牌
- 聚焦儒醫融合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十五次普及工作研討會在山東東阿舉辦——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孔子學堂同步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