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栽大木柱長天——寫在2025年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專項研修之際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黃維慶 2025-08-26 17:19
編者按
8月16日,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2025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研修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16所共建院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共赴孔孟桑梓之地,在實地探訪中感知文化溫度,在交流研討中凝聚傳承力量。
四川大學2025級中國史博士研究生黃維慶以細膩的筆觸、深刻的思考,記錄下在孔孟故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特此刊發,以饗讀者。
今天有幸作為一名博士研究生新生,在孟子故里鄒城參加了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研究生院2025級專項研究生開學典禮,如受電然,心中滿是一句: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這是毛澤東同志的老師楊昌濟先生在湖南一師教書時撰寫的一副對聯,對聯表達了先生對振興民族教育和培養國家棟梁的熱切期望,也渾然成為了湖南一師的精神坐標。開學典禮上,諸位領導師長的致辭講話站位高遠、醍醐灌頂,耳提面命、苦口婆心,既體現了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高度政治自覺,又閃爍著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的重大戰略考量。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曲阜視察,在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進而強調:“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網羅經誥、玉振金聲,寸草春暉、涓滴海涵,考四海以為雋、緯群龍之所經,這里結合個人經歷,思索一下家國情懷。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開學典禮上,領導老師們諄諄教誨的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融進國家發展,讓我聯想到曾經工作過的江竹筠烈士的家鄉自貢市大安區。這次也是作為江姐的校友——四川大學的一名學生來參加研修的。我們無比敬仰這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也永遠懷念江家灣那片翠竹環縈的熱土上出生的娟美女兒。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讓我們重溫江姐精神:
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熾熱深沉的家國情懷、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永不叛黨的政治品格。
儒者,負笈千里以尋其師。作為一名沂蒙山農家子弟,我半生如孔夫子行跡,生于魯長于齊壯游巴蜀,大學畢業以后,到川大求學,畢業以后留在四川工作。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直以來,我始終感恩感懷組織的培養,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良師益友,永遠感佩感念生養我的齊魯大地。半部《論語》治天下,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到巴蜀求學時,行囊里帶了一本《論語》,從此一個少年人橫平豎直、挺直腰桿,直面著風雨人生路。《論語》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對于年過不惑的我來說,能夠工作之余繼續讀書,是人生之福、人生之幸。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一個人無論走多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來時路,忘了為什么而出發。我能夠攻讀博士研究生,單位領導同事、師長家人都是支持我的,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伯蘭特·羅素曾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逐,對人類所受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簡單而純粹的感情構成了他一生的全部。我是8月22日到研修班報到的,山止川行、學海朝宗,輾轉千里來到東方圣城曲阜。21日夜,我徹夜難眠,獨坐書房,收拾行裝,凌晨三點出發時正值妻女酣睡,母親把我送到電梯口,已經離開我的父親也曾經跟我說過,為國盡忠就是為父母盡孝。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少陵如何不思戀兒女?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王半山又怎能不熱切盼望再次見到自己送過江出嫁的女兒?春風無賴又過來、歷盡萬水千山幾時回,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大江一洗放天青?中國自古以仁孝治天下,千載而下的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憂人生多故而憂學不能拔俗入圣、不恥生事之艱而恥無術以兼濟天下,思之令人愴然涕下。
春山萬里送行色,路長何處家?詹天佑說,如果我并不健碩的身體,能夠鋪陳在華夏大地上成為一條鐵軌,那將是我無上的榮耀。是啊,碧海潮生、春山可望,當晚在書房我從書架上看到了一部王安石詩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著詩人另外三句詩。其一《登飛來峰》,27歲的王安石自鄞縣入京赴任,他以天下為己任,居廟堂憂庶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其二《梅花》,王安石二度罷相,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香遠益清、芳華四溢、松柏后凋,堅貞著泠泠高貴的操守;其三《金山三首》,丹樓碧閣皆時事、只有江山古到今,詩人也好,政治家也罷,王安石最終明白,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民心者得天下。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在《論語》里多次提到為政,尤為可貴的是他始終堅信:為政,即使去掉軍隊,甚至去掉糧食,都不可舍棄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徙木立信、朝廷言而有信才是必不可少的治國利器。
我曾從事過信訪工作,信訪是信任、信賴和信仰,信訪工作更是政治工作、民生工作、民心工作。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干的都是黨的一部分工作,為政不在言多、顧身體力行耳。多年來,我和我的同事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加強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決扛起為民解難、為黨分憂政治責任,因為我們堅信,信訪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補充,是老百姓應該享有的法定救濟渠道。作為研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黨員干部、青年學子,我們不要空談誤國、坐而論道,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要努力成為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積極的理想主義者,與審慎的樂觀主義者;要把道德文章寫在中華錦繡大地上,把金子般的中國心隨身帶到世界任何地方。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對真理的虔誠、對未知的敬畏、對社會的擔當,無論是古人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諸般要求,都可以通過研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人、以德潤心、行穩致遠,始終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
最好的教育是榜樣,最好的學校是家庭。說實話,我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不只是為了加強自身修養,以期像陶侃運甓那樣,“吾方致力中原,過而優逸,恐不堪事”;也是為了修煉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干部對待共產黨人心學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的夢想,立足鎮潮音須防滄海橫流日、只手援天下練就金剛不壞身;更是為了給我兩個可愛的女兒做個榜樣,耳濡目染、身體力行,一如既往地滿心期待、渴望和引領她們,誠愿萬卷詩書宜子弟、十年樹木起風云。
家藏千卷書、不忘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參加完開學典禮的午后,借休息時間我攀登了住地背后一個叫護駕山的小山。山高則配天、南魯北齊資化育,坤厚故載物、西蜀東巴仰生成。莫躓于山而躓于垤,腳下就是滋養我的山東父老生于斯長于斯歌于斯哭于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深邃土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皇天后土、烈日當空、元氣淋漓,但胸中敞亮、初心如磐、定力若山,野蠻精神、文明體魄,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此次專項研究生計劃,作為國家增強歷史主動、堅定文化自信、發揚傳統文化、賡續中華文脈、激發使命擔當,以期讓中華文明永不再蒙塵的“國之大者”,意義深遠、光明在前。作為莘莘學子的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定要踔厲奮發、不辱使命,以強國有我的豪情和躬身入局的責任擔當,把自身成長融入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方今天下、舍我其誰?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地薄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秀干終成棟、玉樹生階庭。目光所及處,是巍峨聳立的孟夫子塑像;耳畔誦吟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四川大學2025級中國史博士研究生 黃維慶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