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傳新聲,這屆孔子文化節有何深意?
2025-09-27 16:16:17 作者:魏俊怡
《禮記》有云:“禮,時為大。”這意味著禮儀制度的精髓在于與時代同頻共振。當千年禮樂文明遇見當代藝術表達,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即將在孔子故里展開。
今年是孔子誕辰2576周年。9月27日至28日,以“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為主題的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在山東濟寧曲阜隆重舉行。這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盛事,既是對先賢的致敬,更是一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集中呈現。
不禁要問:這屆孔子文化節,有何深意?有何新意?

一
綜觀本屆孔子文化節,“守正”與“創新”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驅動著各項活動穩步前行。
守其正脈,典禮彰顯莊重傳承。包括祭孔在內的祭祀活動,歷來是中國人表達家國情懷、凝聚文化認同的載體。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將嚴格遵循傳統祭孔儀程儀規,在肅穆的鐘鼓雅樂中再現古代釋奠禮的莊嚴氣象。此舉并非簡單的形式復刻,意在通過儀式所承載的敬畏與誠敬,強化參與者對中華禮樂文明內涵的體認,增強文化認同與歷史自覺。
創其新境,沉浸式盛典彰顯交融。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還應將其化作尋常、融入生活,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得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價值。今年的開幕式便力求突破常規,將簡化流程、優化設計,別出心裁地以戲劇情景串聯政務、儀式、頒獎等環節。這不僅是環節的革新,更旨在營造一種莊重與溫情并存、歷史與現實交融的獨特氛圍,打造一場可感可觸的跨時空文化盛宴,讓嘉賓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孔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聯袂共祭,南北呼應彰顯大同。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孔子文化節將繼續與浙江省衢州市同步舉行祭孔大典。曲阜與衢州,一北一南,同為儒家文化傳承重鎮,兩地聯動,共襄盛舉,不僅展現了孔子思想跨越地域的深遠影響力,更生動詮釋了“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成為文化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實踐。
二
文化節的活力,不僅在于典禮儀式的傳承,更在于能將其精神內核轉化為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體驗。今年的N項主題文旅活動,尤其在研學與融合上做足了文章。

研學之旅,鋪就感悟經典的知行之路。聚焦“跟著孔子研學游”主題,文化節深度挖掘儒家文化資源,系統梳理出五條高品質研學線路:“仁智山水——高山仰止之旅”引導學子寄情山水、陶冶性情;“止于至善——篤學善行之旅”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德行天下——見賢思齊之旅”注重榜樣引領、道德修身;“儒風潤人——詩禮傳家之旅”聚焦家風傳承、禮儀教化;“美美與共——和而不同之旅”則倡導開放包容、文明互鑒。這五條線路將厚重的文化內涵融入具體的行程體驗,使研學不再是簡單的“游”,而是深度的“學”與“思”。
全域聯動,打造全景沉浸的節慶體驗。在現代社會,人們依然堅持以一場場盛大的儀式和活動來祭祀孔子,其背后蘊藏著深刻的意義和價值。比如,本屆文化節充分發揮載體優勢,堅持全域聯動、全業融合。結合中秋、國慶假期,將文化和旅游、消費等體驗深度綁定。從“好客山東·美食爭霸賽”展現的舌尖盛宴,到“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與“好客山東·半島1號”海上游產品帶來的移動風景,各類宣傳推介、特色展覽、文藝演出、文旅體驗活動將遍布齊魯,打造一個突破時空限制、全民共享的文化節日。
可以說,當每個人唱起文明的弦歌時,我們的文化才能延綿不絕,我們的創造才能生生不息。

三
跨越2000多年時間,祭孔儀式設計不斷發生變化,但其中凝聚的血脈、文脈卻始終燦然。如,自2005年設立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已走過二十屆歷程。本屆文化節開幕式上,第二十屆“孔子教育獎”的歸屬將揭曉。
這一以孔子命名的國際獎項,其核心精神正是“有教無類”與“泛愛眾”。二十年來,該獎項如一座燈塔,持續表彰著全球范圍內為掃除文盲、推動教育公平作出卓越貢獻的機構與個人,將孔子“愛人”的思想光輝播撒向世界各個角落。將頒獎典禮置于文化節核心環節,不僅是對獲獎者的崇高敬意,更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切實體現,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文化擔當與天下情懷。

此外,本屆文化節在組織上嚴格落實節儉務實要求,控制規模,規范流程,探索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力求將莊重簡約與富有實效貫穿始終。
從莊嚴肅穆的祭典到創新沉浸的演出,從精深系統的研學到豐富多彩的體驗,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正嘗試以一種更開放、更現代、更富互動性的姿態,向世界講述孔子故事、山東故事、中國故事。
這場金秋的相約,不僅是一次文化的溯源,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出發。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