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樂舞《金聲玉振》奏響千年禮樂新聲
2025-09-27 11:39:15

“仁禮天下·和合大同”,9月28日,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將在曲阜孔廟舉行。目前,大典迎賓開城、開廟、啟戶、公祭儀式(樂舞告祭、敬獻花籃、恭讀祭文、行鞠躬禮)等關鍵環節已進入緊張彩排階段,各項籌備工作緊鑼密鼓、有序推進。其中,首次以“天子長安”編鐘為核心元素編排的開城儀式編鐘樂舞《金聲玉振》,成為今年大典的一大亮點,以莊重儀仗承載典雅禮樂,為這場文化盛典注入千年禮樂新活力,生動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魅力。
編鐘樂舞
勾勒儒家文脈傳承
禮序乾坤,樂和天地。9月25日上午10點,在曲阜萬仞宮墻前,180名來自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曲阜師范大學、梁山職業中專舞蹈學校的學子,正全情投入開城儀式編鐘樂舞《金聲玉振》的彩排中。整齊的舞姿與典雅的樂聲交織,吸引過往市民與游客駐足。作為公祭孔子大典的開篇環節,這場表演不僅是儀式的首個高潮,更承擔著引領參祭嘉賓進入文化情境的重要作用。
“我們以‘天子長安’編鐘為核心,搭配編鐘、編磬、瑟、笙、篪等古典樂器與傳統儀仗,就是要讓千年儒家文化在當下‘活’起來。”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總導演周長征介紹,開城儀式是祭孔大典情感基調的“定音錘”,禮樂融合的表演形式,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與認同,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
“《金聲玉振》是古代音樂與哲學的深度契合,象征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與儒家文化的和諧統一。”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開城儀式音樂總作曲李科解讀道。這支樂舞由三部分層層遞進:開篇雅樂團合奏,編鐘、編磬等樂器齊鳴,以鐘發聲、以磬收韻,喻示音韻和諧與孔子學識淵博;中段64名舞生手持籥與雉尾羽演繹八佾舞,舞步莊重整齊,盡顯國之大典威嚴;尾聲由梁山職業中專舞蹈學校學子手持鐘幡、黃羅傘、禮樂旗等完成開城儀仗表演,氣勢恢宏,讓儒家思想通過具象的禮樂儀式得以傳承。
參與其中的師生們,更以行動詮釋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梁山職業中專舞蹈學校自1995年便參與祭孔大典,2020年起加入開城儀式表演,校長張忠安介紹:“此次70名學子從9月23日起每天反復彩排,只為每個動作都精準到位,不負文化傳承之責?!鼻穾煼洞髮W古箏專業研二學生黃一帆承擔瑟的演奏任務,她坦言:“每天按樂譜認真練習,能參與這樣的文化盛典,既是專業能力的鍛煉,更是一次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的寶貴機會。”
古今相映
創新設計激活生命力
“今年公祭孔子大典設置‘禮賓天下、禮啟圣門、禮敬至圣、禮運大同’四個篇章,在遵循傳統祭孔儀程儀規的基礎上,通過細節創新讓儀式更具感染力,讓禮樂文明在當代煥發新活力?!睗鷮幨形幕瘋鞒邪l展中心調研部主任韓開介紹,從開城迎賓詞到八佾舞唱詞,從經典誦讀內容到場景布置,處處體現著儒家文化的深厚內涵。
開城儀式現場,12根“書卷”立柱矩陣格外引人注目。這一設計源自儒家文脈傳承,12根立柱對稱分布,形成“以中為尊”的空間格局;立柱以“己欲立而立人”的“立”字為具象化表達,象征儒家“立君子之德”的核心思想;柱體鐫刻的“金聲玉振、鐘磬齊鳴,仁禮天下、和合大同”字樣,既與大典主題深度呼應,又讓參祭嘉賓穿過矩陣時直觀感受“追溯文化根源”的厚重感?!皶戆涤魅寮业浼?立柱支撐文化之根,與孔廟‘以建筑載文脈’的功能完美契合?!敝荛L征說。
而“天子長安”編鐘的融入,更讓千年禮樂有了“實物載體”。這套由西安外事學院歷時十年(2013—2023年)打造的大型仿古禮樂重器,全套由111枚鐘構成,嚴格遵循周朝“天子四面懸掛鐘磬”的禮樂制度,是目前現存規模最大、音域最廣的仿古青銅編鐘集群。今年4月2日,這套編鐘正式入藏曲阜孔廟金絲堂,為千年孔廟再添文化瑰寶。“孔子一生致力于復興禮樂,推崇雅樂對人心的陶冶,‘天子長安’編鐘的融入,正是對先圣教誨的最好回應。”周長征說,鐘聲響起時,不僅是悅耳的樂音,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召喚。
奎文閣前的經典誦讀、大成殿前的八佾舞表演,同樣亮點十足。青年學子將誦讀歷代儒學經典及儒家代表人物名言名句,讓“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在朗朗書聲中傳遞;大成殿上的八佾舞,將以莊重舞姿詮釋儒家禮樂的典雅,把儀式推向最高潮?!耙郧爸荒茉陔娨暽峡醇揽状蟮?現在能親身參與樂舞表演,感覺和孔子的距離更近了,特別自豪?!鼻穾煼洞髮W2023級舞蹈學專業學生郭子涵,在樂舞告祭環節中擔任舞生,一場彩排后汗水浸濕額發,眼中卻滿是對文化傳承的熱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孔子文化節期間還將同步舉行公祭孔子大典圖片展,既是對過往二十載祭孔大典的總結,更以“回望”為起點,為儒家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中注入新的思考與力量,讓觀眾在回溯中讀懂禮樂傳承的意義,在體驗中激發文化自信的共鳴。
全球“云祭孔”
搭建文化交流橋梁
除線下大典外,2025年全球“云祭孔”活動將同步開啟,讓儒家文化跨越山海、聯通世界。此次活動由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和中國孔子網聯合承辦,將聯動海內外40余家文廟、書院及儒學機構——國內涵蓋曲阜孔廟、衢州孔廟、北京孔廟(國子監)、浙江杭州文廟、河北正定文廟、河北滄州文廟等核心文廟,以及北京、濟南等地的孔子學堂;港澳地區集結澳門孔學會、澳門教業中學孔子學堂、香港孔教學院等文化力量;海外則有韓國成均館、韓國濟州鄉校、越南河內孔廟、印度尼西亞孔廟、日本長崎孔子廟、泰國尼山儒學中學格樂大學分中心等機構參與,構建起跨越國界的儒學文化共鳴網絡。
今年“云祭孔”直播活動精心設置“四海同祭、儒潤邊疆、儒韻新章、儒風遠播、儒典流芳”五個篇章,特邀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孔子文化研究院暨洙泗書院副院長、洙泗經學院院長、禮樂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宋立林,以及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房偉參與,為全球觀眾解讀祭孔文化的深厚內涵與時代價值,跨越時空共赴“文化之約”。
自2016年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與中國孔子基金會聯合倡議發起全球“云祭孔”網絡主題直播活動以來,這一活動已成為傳承弘揚儒家文化與禮樂文明的重要載體。2020年起,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與中國孔子網持續對“云祭孔”進行創新升級,從內容設計到傳播形式不斷優化,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九年深耕中,全球“云祭孔”始終以“挖掘文化內涵、激活時代價值”為核心,不僅讓更多海內外人士深入了解祭孔傳統的歷史脈絡、認知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更搭建起跨文化交流橋梁,讓儒家“仁禮天下”的思想理念、“和合大同” 的價值追求跨越山海,成為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紐帶。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