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會客廳 | “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共論“和合”之美
2025-09-07 21:30:20
愛德華多·丹尼爾·奧維多在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閉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儒家思想的起源早于國際關系的形成。儒家思想與國際關系學之間的關系,實際上體現為一套源遠流長的哲學學說與一門相對年輕的科學學科之間的理論與實際對話。兩者的關系體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儒學是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哲學學說,而國際關系學則是一門起源于西方、建立在科學方法之上的社會科學分支。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有賴于對“科學”“理論”與“學說”三者的區分。儒家思想通過為“天下”體制提供一些基本原則,展現出其實證性的歷史經驗。這種儒家歷史實踐為加強當前的國際體系原則提供了可借鑒的理念基礎。他表示,當前,中國學者正處于國際關系理論的創新階段。
伍曉明在論壇閉幕式主旨演講中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在孔子看來,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他會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成人之美”是君子之仁的一種具體表現。如果我們將“成人之美”作為一個原則用于指導不同國家之間的相處與相交,像君子一樣待人接物,大家互相成人之美,從而能夠美美與共。他表示,盡管成人之美在現實中經常會非常困難,但是作為君子的我們卻不應因此現實的困難而放棄這一崇高的理想,或這一無可回避的責任。一個“美美與共”的理想世界只能在君子的困難的“成人之美”的努力中才有可能到來。
論壇上,詹姆斯·漢金斯強調,深入理解文明本源必須掌握其古典語言,現代譯文易造成文化扭曲。他反對亨廷頓“文明沖突”的簡化論斷,指出戰爭多源于民族國家或帝國政治利益,而非文明本質。文明需相互捍衛其純粹性,而非對立。漢金斯致力于尋找文明“最大公約數”,反對西方霸權式全球化模式,認為當前全球化過度商業化且傳播狹隘價值觀。他提出“向善的全球主義”研究項目,主張從多元文明提煉替代性現代化標準,重塑兼具歷史深度與倫理合法性的全球秩序。
許喆在論壇的發言圍繞AI時代、教育和孔子三個關鍵詞展開分享。他指出,當前教育制度源于西方,按年齡統一教學,忽視學生個體能力與愛好,導致部分學生成績不佳。1980年后西方反思該制度,提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是其教育重要教旨。AI時代,不應只注重培養開發AI的人才,更要看如何利用AI。除運用計算機能力外,批判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問題意識等都很重要,因為人工智能存在缺陷,不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解決問題。
漢伊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尼山論壇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動,今年論壇主題強調文明多樣性,“和而不同”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體現,即保持合作的同時又保留自我性。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需從相互理解開始合作,中國搭建了交流平臺,吸引眾多學者參與。他表示,在中國的10年間,到山東參加的活動最多,很喜歡山東的熱情及對哲學和傳統文化的重視,山東是儒家文化發祥地,學習哲學和政治思想應到山東實地感受文化內涵。
金在榮的發言則圍繞“當代韓國家庭宗教觀的儒家思考”展開。韓國面臨離婚率高、結婚率和生育率低等問題,韓國宗教信仰多元,有佛教、新教、天主教、薩滿宗教,跨宗教家庭常見且帶來矛盾沖突,但儒家思想如DNA般根植于韓國人生活。年輕一代與傳統想法有沖突,對祖先紀念活動等傳統做法有不同看法。為實現對韓國跨宗教婚姻及家庭組成模式的系統性理解,部分依托于儒家思想內核的新思維與新理念,于年輕人中再度獲得提倡與重視。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