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承彥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76年儒學會講學術活動
2025-09-30 15:51:48 作者:孔勇 解放

9月28日,紀念孔子誕辰2576年儒學會講在孔子研究院舉行。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承彥出席并致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黨委書記朱瑞顯主持開幕式。

國承彥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闡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天人合一”“協和萬邦”“天下為公”等理念,對于應對全球挑戰、促進文明共生具有重要價值。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陣地,尼山世界儒學中心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持續建強文明交流互鑒平臺、不斷拓寬海外傳播陣地、創新舉辦一系列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文化。
國承彥強調,要融通古今,加強研究闡釋,進一步深挖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精神力量。要立足當下,創新時代化表達與傳播方式,豐富儒家思想的內涵,推動中華文化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激活適用當今社會的價值智慧,形成更加符合大眾喜好的文化產品,讓更多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向祖國大地,走進群眾心坎里。要深化交流合作,密切聯系海外高校、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和專家學者,搭建更為廣闊而多元的文明對話新平臺。要強化人才培養,努力培養一批精通國內外語言、文化、政治的復合型人才,把儒家思想更準確、更真實地翻譯、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朱瑞顯表示,孔子思想蘊含著“和而不同”的共存智慧、“仁愛忠恕”的交往倫理、“溫故知新”的學習精神,為全球文明倡議的踐行注入了深厚的東方智慧,有助于引導各國共同開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人類文明新圖景。與會專家的交流對談,必將進一步碰撞思想的火花、淬煉理論的新知、凝聚廣泛的共識,讓悠久的儒學思想在時代的激蕩中煥發新的生機。

孔子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研究員孔德立在學術總結時表示,本次會講層次高,覆蓋面廣,觀點的碰撞和分析充分,有學理上的儒學海外傳播路徑的分享,文化融合的探討,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為我們下步做好文明交流互鑒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


本次會講以“儒學的海外傳播與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來自俄羅斯、韓國、阿根廷、克羅地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以及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外文局、北京師范大學、貴陽孔學堂、保利文化集團等文化科研機構、高校的3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會講分兩場,第一場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牛喜平主持,2025“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阿根廷科技研究委員會研究員、羅薩里奧國立大學教授愛德華多·丹尼爾·奧維多,2025“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人文學院漢學系主任伊萬娜·布蓮,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戴建偉,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保利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李文亮,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周敏擔任會講嘉賓。第二場由孔子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研究員魏衍華主持,2025“齊魯訪學駐研計劃”訪問學者、孫子學院(濱州)特聘教授漢伊理,2025“齊魯訪學駐研計劃” 訪問學者、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博士后研究員李詩然,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會長、印尼大道文化研究中心孔子學堂負責人黃愿字,中國外文局西歐與非洲傳播中心(《今日中國》雜志社)海外事業部主任兼中東分社社長彭楚云,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歷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孔元擔任會講嘉賓。
紀念孔子誕辰2576年儒學會講是“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系列學術活動之一。該計劃立足山東豐厚的儒家文化資源,旨在搭建國際人文交流橋梁,吸引海外學者來山東開展學術合作,攜手推出融通中外的高質量學術成果,是山東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實踐。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